餃子館開業伊始,陳時田發現周邊小區內有許多獨居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從那時起他便開始義務為這些老人送餐,對經濟條件不好的老人不收一分錢,這一送就是11年。
他還組織起一支惠民志愿服務隊,隊員就是餃子館的店員,隨著周邊商店、社區居民陸續加入,如今這支隊伍已經發展到500余人。他們在陳時田的帶領下為老人送餐、打掃衛生、陪伴聊天,同時也積極參與保護小區環境、維護交通秩序等公益活動。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5年4月17日
這是4月16日拍攝的陳時田餃子館里的學雷鋒志愿服務站標牌。
今年55歲的陳時田是北京市大興區一家餃子館的老板。2014年,陳時田懷揣創業夢想,從大連來到北京開了這家餃子館,也開啟了他的“愛心事業”。
餃子館開業伊始,陳時田發現周邊小區內有許多獨居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從那時起他便開始義務為這些老人送餐,對經濟條件不好的老人不收一分錢,這一送就是11年。
他還組織起一支惠民志愿服務隊,隊員就是餃子館的店員,隨著周邊商店、社區居民陸續加入,如今這支隊伍已經發展到500余人。他們在陳時田的帶領下為老人送餐、打掃衛生、陪伴聊天,同時也積極參與保護小區環境、維護交通秩序等公益活動。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5年4月17日
4月16日,陳時田準備為社區里的老人去送餃子。
今年55歲的陳時田是北京市大興區一家餃子館的老板。2014年,陳時田懷揣創業夢想,從大連來到北京開了這家餃子館,也開啟了他的“愛心事業”。
餃子館開業伊始,陳時田發現周邊小區內有許多獨居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從那時起他便開始義務為這些老人送餐,對經濟條件不好的老人不收一分錢,這一送就是11年。
他還組織起一支惠民志愿服務隊,隊員就是餃子館的店員,隨著周邊商店、社區居民陸續加入,如今這支隊伍已經發展到500余人。他們在陳時田的帶領下為老人送餐、打掃衛生、陪伴聊天,同時也積極參與保護小區環境、維護交通秩序等公益活動。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5年4月17日
4月16日,陳時田(左)和附近理發店的志愿者黃曉燕準備一起去為社區里的獨居老人上門服務。
今年55歲的陳時田是北京市大興區一家餃子館的老板。2014年,陳時田懷揣創業夢想,從大連來到北京開了這家餃子館,也開啟了他的“愛心事業”。
餃子館開業伊始,陳時田發現周邊小區內有許多獨居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從那時起他便開始義務為這些老人送餐,對經濟條件不好的老人不收一分錢,這一送就是11年。
他還組織起一支惠民志愿服務隊,隊員就是餃子館的店員,隨著周邊商店、社區居民陸續加入,如今這支隊伍已經發展到500余人。他們在陳時田的帶領下為老人送餐、打掃衛生、陪伴聊天,同時也積極參與保護小區環境、維護交通秩序等公益活動。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5年4月17日
4月16日,志愿者黃曉燕(左一)準備為黃村東里社區86歲獨居老人付秀蘭理發。
今年55歲的陳時田是北京市大興區一家餃子館的老板。2014年,陳時田懷揣創業夢想,從大連來到北京開了這家餃子館,也開啟了他的“愛心事業”。
餃子館開業伊始,陳時田發現周邊小區內有許多獨居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從那時起他便開始義務為這些老人送餐,對經濟條件不好的老人不收一分錢,這一送就是11年。
他還組織起一支惠民志愿服務隊,隊員就是餃子館的店員,隨著周邊商店、社區居民陸續加入,如今這支隊伍已經發展到500余人。他們在陳時田的帶領下為老人送餐、打掃衛生、陪伴聊天,同時也積極參與保護小區環境、維護交通秩序等公益活動。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5年4月17日
4月16日,陳時田(左)在攙扶社區里的獨居老人回家。
今年55歲的陳時田是北京市大興區一家餃子館的老板。2014年,陳時田懷揣創業夢想,從大連來到北京開了這家餃子館,也開啟了他的“愛心事業”。
餃子館開業伊始,陳時田發現周邊小區內有許多獨居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從那時起他便開始義務為這些老人送餐,對經濟條件不好的老人不收一分錢,這一送就是11年。
他還組織起一支惠民志愿服務隊,隊員就是餃子館的店員,隨著周邊商店、社區居民陸續加入,如今這支隊伍已經發展到500余人。他們在陳時田的帶領下為老人送餐、打掃衛生、陪伴聊天,同時也積極參與保護小區環境、維護交通秩序等公益活動。